民生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龙子湖区治淮街道民政科始终锚定群众需求,探索实践“底数清、机制活、服务暖”的三段工作法,让惠民政策精准落地,让民生关怀直抵人心。
摸清底数,让帮扶靶向更准
“群众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街道民政科把摸清底数作为民生工作的“先手棋”,通过“拉网式排查+动态化更新”掌握实情。组织网格员逐户走访,建立涵盖低保家庭、困境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民生档案”,详细记录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健康状况等关键信息。针对独居老人,特别标注“定期探访频次”、“是否有基础疾病”等细节;对于困境儿童,同步收录“成长需求清单”。为确保数据鲜活,实行“每周一碰头、每月一更新”制度,今年以来累计更新信息80余条,推动困难家庭23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22名老人享受到适老化改造,真正实现“政策找对人、服务送上门”。
建强机制,让合力聚得更紧
民生问题常跨领域、多环节,单打独斗难见实效。街道着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横向联合社区、人社、卫健等5个部门成立“民生议事会”,每月会商破解复杂诉求;纵向建立“街道—社区—楼栋”三级响应体系,确保小问题在楼栋内化解、大问题由街道统筹协调。今年以来,通过机制化运作,已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4件,让跨部门的帮扶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
深化服务,让温暖传得更透
政策有力度,服务更要显温度。街道在“精准”之上做足“温情”文章:对行动不便的群众推行“代办制”,由网格员上门收取材料、全程代办手续;春节前夕,为独居老人送去“暖心包”,里面既有春联福字,也有社区特制的“便民联系卡”,不少老人感慨:“这卡片比红包还暖。”
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治淮街道将持续打磨“三段工作法”,在底数排查上更精细、机制运行上更高效、服务群众上更贴心,让每一项举措都扎根群众需求,让每一份努力都传递民生温度,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路上,走得更稳、更暖、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