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2024年第四季度“蚌埠好人”候选人简要事迹展播公示
发表时间:2024-11-12 16:40 来源:蚌埠文明网

为进一步浓厚“禹风厚德 好人蚌埠”氛围,各县区陆续推荐一批“蚌埠好人”候选对象,根据《关于印发<蚌埠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蚌宣通字〔2024〕20号)相关要求,现向社会进行展播公示,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与评议。

展示时间:2024年11月13日—11月15日。

中共蚌埠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2024年11月12日


2024年第四季度“蚌埠好人”候选人简要事迹


助人为乐类:

1.顾袁固,男,中共党员,1975年5月生,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桥管理所所长。从2004年开始顾袁固坚持无偿献血20年,献血总次数达30次,累计献血10600毫升,相当于两个普通健康成人全身血量的总和。他的善举,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带动更多身边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先后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银奖、2020年—2021年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2.陈庆昌,男,中共党员,1954年6月生,原五河县头铺镇陈台村党支部书记,现为头铺镇陈台村人民调解员。自工作以来,他始终做到不忘初心,心系于民。退休后他继续从事调解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组织的认可。从事调解工作以来,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60余件,其中书面协议360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效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30余起,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陈台村的和谐稳定。先后获评“2023年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3年蚌埠榜样人物”“五河县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3.王树民,男,1921年11月生,固镇县任桥镇离休教师。历经世纪风云,王树民扎根乡村,深耕中小学教育,无怨无悔,铸魂育人扶危济困,为农村的孩子点亮梦想;疫情期间,他主动捐款捐物,以微薄之力书写百岁老人的家国情怀;他一生选择淡泊,用微笑勾画年轮,造就百岁福星和谐美满家庭。201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4.徐军,男,中共党员,1978年12月生,固镇县阳光电力公司员工。自1999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24年间徐军共捐献全血17100毫升,单采血小板47个治疗量,带动周边朋友献血总量超20万毫升。先后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1年安徽省无偿献血公益之星第一名。其事迹在2021年6月《新安晚报》刊发。

5.李雷,男,1992年7月生,蚌埠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实验室教师。作为一名实验老师,他不仅在工作中默默奉献,还在生活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的信念是:“传授知识和挽救生命同样重要。”李雷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累计献血21次,总献血量达7000毫升。同时通过支付宝公益等平台,累计捐款三千余元。2024年8月26日,李雷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了21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蚌埠市第25例、安徽省第658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6.吴娟,女,1985年12月生,北京盈科(蚌埠)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2021年吴娟成为实习律师后便开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宣传法律知识等公益事业,先后参与60多次现场咨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她热衷于公益普法宣传,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参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普法活动70余场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她牵头成立蚌埠市阳光救援队,现有队员20多人,紧急出勤100余次,用一次次救援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获评2022年度“蚌埠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7.陈捷,女,中共党员,1992年1月生,禹会区朝阳街道办事处兴光社区党委副书记。自18周岁生日那天起,她踏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并一走就是14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14年间累计献血23次,献血总量9200毫升。是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在社区工作中也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先后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22年—2023年度无偿献血奖金奖、2022年禹会区“三八红旗手”、2020年蚌埠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8.周秀梅,女,1965年7月出生,高新区山南新村社区居民。她,坚守善良初心,热心公益。坚持义务献血20年,累计约12000毫升;7年来累计捐助蔬果100余吨、钱物约10万余元,持之以恒帮扶身边困难群众。她以自己点点善举和微薄之力,为需要的群体送温暖,点燃生活的希望之光。

9.张后兴,男,1982年11月生,高新区梅园社区居民,蚌埠市金色农家博物馆馆长。21年、800多平方米、7个展区、2万件藏品、400余万元,张后兴耗尽半生心血建设金色农家博物馆,只为留住乡土记忆。自2012年开馆以来,累计免费接待参观人数达20余万人次。他用坚持与奉献,擦亮民俗文化传承的一抹亮色,守护着农家博物馆的每一寸光阴。

10.刘广连,男,1980年6月生,经开区长淮卫镇淮光村村民。20余年来他持续帮扶困难群众和五保户、资助困难学生,累计捐款捐物20余万元,在长淮卫“有困难找广连”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2022年获评“长淮好人”,2023年获评“经开好人”,2023年1月获市残联“弘扬助残风尚”表彰。

见义勇为类:

1.方定国,男,中共党员,1990年12月生,五河县浍南镇沙湾村村民,现为解放军某部队战士。2023年6月21日,方定国休假期间,在回家路上的河道里,发现一辆侧翻的三轮车,他跃入水中“三进三出”,及时救出落水的小孩、妇女和老人,在自身脚部受伤的情况下,利用在部队学习的急救技能,立即对女子伤口进行处理,将其送往镇卫生院进行治疗。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评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五河好人、2023年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和2024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等荣誉称号。

2.高桂林,男,1963年9月生,固镇县刘集镇九湾居委会居民。2023年8月19日10时许,刘集镇居民顾女士带着三个孩子在九湾居附近的浍河边游玩,二女儿不慎落水,其他三人因救助措施不当也相继落水。途经该地的高桂林听到呼救声后立刻赶来施救,先后将距离岸边较近的三人救上岸,此时的高桂林已精疲力尽,但他本着对生命的尊重依然没有放弃,最终将最后一名落水者救上了岸。2024年7月高桂林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一等奖”。

3.徐桂芬,女,1983年1月生,中石油固镇连城加油站员工。2024年1月19日夜,徐桂芬在值班过程中发现一名男子不慎落入加油站旁边的深水沟中,因雪天岸滑,无法自行脱困。徐桂芬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寻找工具对其进行救助,经多次努力,最终将落水男子成功救起。其事迹在2024年1月25日的《蚌埠日报》刊发。2024年5月,徐桂芬的救人行为被固镇县平安办、固镇县见义勇为促进会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4.崔慧娴,女,中共党员,1991年11月生,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师。2024年2月17日下午,面对晕倒在地的老人,她挺身而出,果断反应、将老人翻转至侧卧位,检查呼吸情况,紧急施救,随后老人被送往医院,经医院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其事迹先后被省卫生健康委、大皖新闻、蚌埠日报社、蚌埠广播电视台等各级媒体报道。

5.李殿安,男,中共党员,1965年1月生;朱永明,男,1954年4月生;朱直田,男,1949年8月生;三人均是淮上区沫河口镇沫河口村村民。2024年7月21日上午,一女子从解放路桥跌落,在淮河漂流几十里,在沫河口镇沫河口村段查看淮河大坝水情的村民李殿安和两位防汛人员朱永明、朱直田突然听到淮河水中传来呼救声,三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跳入水中展开施救。朱永明、朱直田两位古稀之年的同志体力逐渐不支后返回岸边。李殿安在水中奋力游了数百米最终追上并在水中托起了落水者,在湍急的淮河洪水中将其救出。2024年8月三人救人行为被淮上区见义勇为促进会认定为见义勇为行为。

6.赵家荣,女,1962年10月生;郑永志,男,1975年1月生;郑永为,男,1956年10月生;郑兵,男,1970年12月生;四人均为经开区长淮卫镇东风村村民。2022年10月27日,在东风村西郑大塘苗女士因为家庭琐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危难之际,家住附近的赵家荣、郑永志、郑永为、郑兵4人不顾个人安危,先后冲入冰冷的水中救起苗女士,当他们把人救起后又默默的离开了现场。赵家荣等4人获评2022年经开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23年度“经开好人”、2023年蚌埠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7.桂强,男,中共党员,1976年4月生,蚌埠市经信局节能科科长。2023年6月28日在北京和义地铁站口,桂强突遇一男子晕倒,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冲上前实施救助,跪在雨中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并大声呼救,120急救车赶来后,协助医务工作者将该男子抬上急救车。第二天,110回访告知该男子已脱离生命危险。雨中施救的行为,不仅展现了他作为退伍军人面对危险时的勇敢和冷静,更体现了一位平凡人在关键时刻展现的高尚情操,用凡人善举诠释了人间大爱。

诚实守信类:

1.王雷,男,中共党员,1980年10月生,固镇县谷阳镇谷阳社区居民、网约车司机。2024年2月14日下午4时,王雷送完乘客后,发现副驾驶脚部位置有一个不知哪位乘客遗留的双肩包。为了尽快寻找到失主,王雷第一时间向网约车平台报备,随后将包打开寻找乘客信息,发现包内有2万多元现金和银行卡等物品,为及时将失物归还失主,他多方努力辗转多地,最终将丢失的物品归还失主。

2.杨传堂,男,1959年12月生,龙子湖区东升街道地委社区居民。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地委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好邻居”,他因不忍看见残疾老人万国霖无依无靠,便对万大哥承诺“以后我来照顾您”。自此,一诺践行二十载,用看似平凡的举动温暖了一个孤苦的老人,为他撑起一片晴空。20载寒暑、7300多个日夜,杨传堂用执着兑现着他当初的承诺。

敬业奉献类:

1.陈会织,女,1972年10月生,怀远县双桥集镇小街小学教师。1990年,年仅18岁的她怀着教师梦想,踏入了距离县区40公里的乡村学校——湾西小学。在那里,她承担了语文和数学的双重教学任务,面对工作繁重、环境艰苦以及微薄的收入,她毫无怨言,无私奉献,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她心系学生,33年间资助30余名困难学子,累计金额数万元。2023年第四季度,陈会织当选敬业奉献类“怀远好人”。

2.李波,男,中共党员,1998年12月生,怀远县消防救援大队圣泉消防救援站特勤班班长,三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七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灭火救援一线,累计参与各类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1500余次,营救疏散遇险群众200余名,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誓言。在多次重大事故中,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9次。李波当选2023年第四季度敬业奉献类“怀远好人”。

3.乔研,女,中共党员,1973年7月生,五河县吴家嘴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作为社区“当家人”,面对社区老龄化严重、老年人缺乏娱乐活动等问题,她因地制宜推出志愿服务活动,开设老年手工、识字、朗诵、合唱等多种课程,并根据需求提供系列关怀保障“贴心”服务。2017年,成立“小乔工作室”,探索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成为当地居民的心灵驿站。获评“国家卫健委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2021年度全国平安卫士”“安徽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安徽省卫健委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安徽省新时代乡村阅读榜样”“安徽省最美儿童主任”“蚌埠市十大法治人物”“五河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先进个人”“五河好人”等荣誉称号。

4.陈静,女,1987年6月生,固镇县杨庙中心小学教师。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陈静一直扎根农村,承担语文、道德与法治、国学等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十载从教路,她始终不忘从教初心,以青春谱写着教育者的坚守和奉献。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蚌埠市教坛新星、蚌埠市青年骨干教师、蚌埠市优秀班主任、固镇县行业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5.何军,男,中共党员,1975年10月生。龙子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多年来,他立足岗位,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他以身作则,默默奉献;他抓工作、带队伍,赢得广大干群交口称赞,展现了城管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先后荣获“安徽省城管协会系统先进个人”“蚌埠市拥军爱民模范个人”“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优秀党员”“蚌埠市城管行政执法系统先进工作者”“蚌埠市文明执法标兵”“龙子湖区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6.贾炳玉,男,中共党员,1981年11月生,蚌埠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受理科副科长。多年来,他身着登记蓝,心系党旗红。他是服务企业群众的“贴心人”,登记大厅哪里有难题、有纠纷,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把企业和群众当家人,把企业和群众事当家事,积极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他主动请战,深入辖区内小区现场办公,共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收件840余份。荣获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进个人5次,2022年被授予“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效能之星”荣誉称号,2023年被评为蚌埠市“最美不动产人”。

7.吴桂兰,女,1954年3月生,蚌山区淮河社区中心居民。作为“蚌埠剪纸”非遗传承人,吴桂兰把剪纸与地域特色文化融合,60余载创作的剪纸题材、图案数不胜数,《珍珠玉女》《红船精神》等作品先后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长三角旅游推介会等展出;她坚守初心传承非遗,开展公益课堂和公益讲座120余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培养剪纸艺人达1000余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爱心妈妈”,带领粉色(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打造儿童之家,用剪纸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从2018年开始每年坚持赠送剪纸作品1000余幅,将剪纸作品参加义卖活动所筹善款用于帮助社区困难群众,为爱心公益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8.金明,男,1954年4月生,安徽花鼓灯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想学花鼓灯,再苦再累都不怕。”15岁的他痴迷于花鼓灯学习,曾“千里走淮河”寻艺,十年间用脚步走遍了上千个村庄,至今仍然坚持每年走淮河,把花鼓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精髓兼并融合。他带领花鼓灯由一个地方民间舞种,登上北京舞蹈学院等各大高校课堂。2015年,自费在冯嘴村利用废弃校舍建立了花鼓灯传承基地,并把家也安在这里。在基地亲自给孩子们教授花鼓灯。他对艺术的坚守与奉献,激励着年轻一代继续在守正与创新中探索,让花鼓灯的艺术之树更加枝繁叶茂。2007年编排的MTV《好一个花鼓灯》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编排的花鼓灯在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受到世界的关注。

9.孙博,男,1990年6月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工程师。作为一名通信领域科研工作者,他立于本职,刻苦钻研,面向国产移动通信测试仪器需求,刻苦钻研,突破5G大带宽、高速率复杂信号处理、多通道MIMO测试、高阶数字调制信号模拟及解析、低轨卫星信号解析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系列化测试仪器产品,助力国产5G测试仪器的发展,为我国通信测试仪器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先后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电子信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度“蚌埠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荣誉。

10.李新,男,中共党员,1975年8月生,安徽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加工分厂钳工班班长。工修钳工岗一站就是31年,凭借自身努力,刻苦钻研,从普通学徒成长为高级技师,仅凭肉眼就能分辨出0.1毫米误差;在冲压模具的装配调修,精密量具的制造组装等方面都与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创新攻关项目中,多次解决科研技术难题,取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个。先后获得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工匠”“珠城工匠”等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类:

1.宋侠,女,1962年6月生,怀远县龙亢镇龙亢村村民。公公和丈夫先后去世后,生命的巨石无情地压在这家人的身上。宋侠的内心坚韧无比,她以刚强的意志,抹去泪水,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婆婆与家人,让家庭始终井然有序。三十余载的岁月里,她的善心孝行如阳光般温暖着家人,深深打动了乡亲们的心。宋侠获评2023年第三季度孝老爱亲类“怀远好人”。

2.邵芳,女,1971年2月生,怀远县徐圩乡宗庙村村民。1997年婆婆去世后,她主动将公公和“糖宝”小叔子接至家中,悉心照料,耐心教导小叔子生活技能。丈夫意外去世她改嫁后,仍坚持在两个家庭间奔波,11年如一日,每天往返多次照顾小叔子和卧床公公,直至公公安详离世,并在公公临终前含泪承诺将一直照顾小叔子。邵芳以非凡的耐心和坚强意志,书写孝老爱亲的佳话,诠释“长嫂如母”的深情。她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

3.王娟,女,中共党员,1975年1月生,怀远县魏庄镇胡郢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的家庭曾经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然而命运却接二连三地给予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小儿子和丈夫先后不幸离世,面对重击,她顽强坚守,以爱撑起家庭。悉心照料公婆,每天凌晨起床操持家务,双手生满冻疮也无怨。公公阿尔茨海默病病重时,唯一记得的就是她。在她的带领下,家庭历经磨难后正逐步迈向新生活,充满希望与爱。王娟当选2023年第四季度孝老爱亲类“怀远好人”。

4. 李俊华,女,1955年3月生,龙子湖区淮滨社区居民。2000年丈夫遭遇车祸瘫痪在床,李俊华24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大儿子身患尿毒症后,她又揽下了接送大孙子的活,尽自己所能帮衬大儿子一家。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的大爱,感动了街坊邻居。

5.姜连荣,女,1968年8月生,蚌山区淮河社区中心银河社区居民。2015年9月丈夫腾兵突发恶性脑胶质瘤,虽经全力抢救后保住性命却只能瘫痪在床。为着曾经许下“相濡以沫,钟爱一生”的誓言,姜连荣8年来悉心照顾,承担抚养孩子、伺候丈夫、赡养老人的重担,用坚持和执着书写了一个平凡人却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爱心和孝心温暖了整个家庭。

6.娄凤祥,男,中共党员,1965年3月生,禹会区纬四街道上海栈社区居民。娄凤祥的母亲今年93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姐姐和哥哥全部患有残疾,无法正常谋生。照顾三位家人的重担全部落在娄凤祥一个人肩上。寒来暑往,风里雨来,娄凤祥无怨无悔、无微不至照顾三位病残至亲,这一坚持就是32年。他始终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用涓涓之爱诠释孝老爱亲的人间真情。

7.金学成,男,1947年5月生,高新区文锦路社区居民。28年来,丈夫金学成悉心照顾患病妻子,一句“‘生病’没关系,有我陪着你,没有啥事过不去”,换来1万多个日夜洗衣、做饭、喂药、打胰岛素周而复始的耐心陪伴。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点滴之中,金学成用细水长流的坚守,诠释相濡以沫的爱情,用爱和行动践行了“白头偕老”的铮铮誓言,也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

【编辑:贾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