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淮上区曹老集镇曹郢村赤松茸种植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掀开厚重的保温帘,红褐色的菌盖在秸秆基质上层层叠叠,工人们正手持竹筐穿梭其间,忙碌采摘。“这一茬赤松茸预计亩产4000多斤,按批发价每斤10元计算,亩均收益能达4万元。”曹老集镇曹郢村党总支书记王宗明擦拭着额头的汗珠,难掩丰收的喜悦。
曹郢村曾经是典型的农业村,村集体年收入长期徘徊在 10万元以下。“2022年我们第一次接触到食用菌,村‘两委’人员多次外出到安徽科技学院等地取经学习,通过试验田的多次摸索,终于定制出适合本地种植赤松茸的基质配方。”王宗明告诉记者,眼前这一株株赤松茸正是强村富民的希望。
说干就干。2023年,曹郢村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形式成立蚌埠市曹营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村集体占股85%,吸纳13位村民代表作为合作社股东,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共享。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用于赤松茸种植。
“赤松茸看似好种,门道可不少。”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抓起一把地里的秸秆笑着说,现在这些“废料”变成了赤松茸的“黄金被褥”。曹郢村采用生态循环的种植模式,以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生长基质,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为赤松茸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一亩赤松茸能消耗 25-30 亩地的秸秆,去年全村消化秸秆超2000亩。”王宗明算了一笔生态账。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合作社开始探索深加工路径以提升附加值。在合作社加工车间,新购置的两台烘干机正运转,削皮、切片、烘干流水线日均处理鲜菇500斤。“鲜菇批发价 10元每斤,最高能卖到128元每斤,做成松茸酱、松茸粉,附加值再涨30%。”王宗明翻开订单本,蚌埠市华运、合家福等超市都是曹郢村的客户群体。2024年曹郢村集体经济达82万元,较2022年增长8倍多,跻身全市“强村”行列。
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带动了全村就业,绘就出共富图景。在赤松茸的采摘高峰期,曹营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的用工人数能达到60人以上。“土地流转费每亩 1000 元,在基地务工每天90元,削皮、包装这些轻劳力活,老人也能干。”村民王大爷掰着手指算起了这两年的增收账。
“看到赤松茸的好前景,我们动员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废弃地进行特色种植,村‘两委’工作人员分片包保,既是‘管理员’又是‘技术员’,每天巡查指导种植。” 王宗明说,目前,全村 196 户参与赤松茸种植,户均增收超8000元。
当赤松茸的“蘑”力持续释放,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下一步,曹郢村将继续扩大赤松茸种植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赤松茸采摘、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更多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尤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