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蚌埠市怀远县榴城镇人大紧扣民生需求导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群众提、代表议、人大督、政府办”机制,高质量实施3项民生实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文化惠民“乐民心”。榴城镇人大深刻把握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先导作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硬件建设方面,新建村级文化广场配备健身设施,打造集休闲、健身、社交于一体的公共空间。软件提升方面,通过“百姓大舞台”“乡村运动会”等载体,培育群众性文艺团队,构建“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文化供给新机制,既重塑了乡村文化生态,更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觉,推动乡村文明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型。
安全守护“安民心”。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课题,榴城镇人大实施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房屋安全档案;在河道险段增设智能警示系统,开展防汛演练提升应急能力;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群众自救能力。特别是将黑臭水体整治纳入安全工程范畴,通过雨污分流技术改造,既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又修复水域生态功能,实现安全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统一。
道路宣传“护民心”。榴城镇人大立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交通流量激增的现实挑战,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纳入平安乡村建设体系,创新“宣教+治理”双轮驱动模式。设立多个村级交通安全宣传栏,针对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宣教,实现宣传入脑入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提升,构建起全民参与的交通安全防护网。
此外,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期间,人大代表全程监督,确保实事办实。榴城镇人大建立“一事一专班”督导机制,组织代表通过现场视察、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跟踪问效,确保民生实事“不走样、不打折”。镇人大主席史新艳表示:“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笑脸是标尺。我们将持续推动民生‘关键小事’落地见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史新艳 朱悦颖 尚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