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升街道曙光社区发起的“微光行动”在辖区内掀起热潮,一个个微小的心愿被看见、被实现,如点点星光汇聚成温暖的星河,让社区充满了脉脉温情。这场以“微心愿”为纽带的爱心行动,不仅拉近了邻里距离,更让幸福的种子在社区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小事里藏着大期盼
“想要一套儿童绘本,给孙子讲故事时用”“家里的台灯接触不良,希望有人能帮忙修修”……一张张手写的心愿纸条、一条条心愿短信,字里行间满是居民对生活的朴实期盼。
“‘微光行动’启动之初,我们就通过居民微信群、单元楼公告栏、线下征集点等多种渠道,向辖区居民广泛收集‘微心愿’。”曙光社区党委书记石雨倩介绍,最初担心大家不好意思“提要求”,没想到通知发出后,居民们的参与热情远超预期。截至目前,社区就收到了20余条心愿申请,内容涵盖生活物资、家电维修、情感陪伴等多个方面。
这些心愿看似微小,却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工作人员将所有心愿分类整理成“心愿台账”,并标注了心愿人的基本情况:独居的陈奶奶需要一个新水壶,李女士希望给孩子换一套水彩笔……每一条心愿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社区要做的就是当好“牵线人”,让爱心精准对接需求。
从“心愿”到“如愿”
独居老人陈奶奶的故事,是“微光行动”中温暖瞬间的缩影。
年近80岁的陈奶奶独自居住在老旧小区里,其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前阵子,她常用的电水壶突然“罢工”,电路接触不良的问题让老人犯了难——自己不懂电器维修,找人上门又怕麻烦。在社区志愿者上门走访时,陈奶奶犹豫再三,还是说出了这个心愿:“要是有会修电器的好心人,能不能帮我看看?”
心愿信息发布到社区志愿者群后,社区志愿者丁苏建第一时间报了名。“我平时在家也爱捣鼓电器,这点小事交给我!”第二天一早,丁苏建揣着工具箱来到陈奶奶家,检查后发现水壶内部线路老化严重,已经无法维修。他没多说什么,下午又专程跑了一趟,从家里带来一个全新的电水壶。“丁师傅不仅送来了新水壶,还帮我检查了电视机、电饭煲,连插座松动的问题都一并修好了。”陈奶奶拉着丁苏建的手,眼眶微微发红,“他临走前还说‘以后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真是比亲人还贴心。”
这样的温暖场景每天都在社区上演。接到李女士的心愿后,社区里开文具店的王老板主动送来一套进口水彩笔,还附赠了绘画教程。就连社区里的孩子们也加入进来,把自己的绘本、玩具整理好,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从“一个人做”到“一群人干”,“微光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社区的氛围。
幸福种子播撒社区每个角落
新的心愿还在不断收集,而已经实现的心愿被小心地收进“幸福档案盒”里。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正在编织成一张充满爱的网络,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
“‘微光行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实现几个心愿。”石雨倩认为,这场行动更重要的是激活了社区的“爱心基因”,让互助精神成为邻里相处的常态。如今,社区里主动报名当志愿者的居民越来越多,不少商户也主动联系社区,提出要长期参与公益活动。
社区宣传栏写着这么一句话:“微光虽小,汇聚成河;心愿虽微,温暖万家。”为了让“微光”持续闪亮,曙光社区正在规划更长远的行动方案。以“微心愿”为切入点,在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组织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楼道清理;在优良家风传承上,让大家分享身边的暖心故事;在邻里互助领域,整合居民的维修、烹饪等特长,形成“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良性循环。(何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