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蚌埠怀远小集村:一个农村残疾女子的“牧羊曲”
发表时间:2025-07-03 11:39 来源:蚌埠新闻网

夏日,雨过天晴,村中沟塘路坝上的青草更加茂密。天刚朦朦亮,怀远县包集镇小集村农家女子张月芳就开着三轮车,带着镰刀下地割草去了。太阳还没露头,张月芳就挂着一脸的汗水,满载而归。羊群看到主人回来了,一拥而上,抢食“早餐”。日复一日,张月芳拖着娇小而又残疾的身躯劳作着,唱响她的致富“牧羊曲”。

张月芳也曾经和正常孩子一样,有着天真烂漫的童年。但5岁那年病魔夺走了她的健康与快乐,因患小儿麻痹症,她落下严重残疾。随着年龄增长,张月芳越来越感到自卑,已经是成人了,身高才1.3米,行走也特别困难,摇摇晃晃的人生如风雨般飘摇,她不知道自己的路该往哪儿走?

20岁那年,爱情燃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小集村一位心地善良的小伙与她情投意合,喜结连理。结婚一年,他们收获了爱情的结晶,女儿降临到人间。望着襁褓中的婴儿,张月芳初为人母,幸福满满,暗暗下了决心,再苦再难,也要把女儿养大成人。从此,在她的世界里,不再有女子的柔弱,更多的是她面对生活的自信与坚强。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张月芳家仅有3亩耕地,收入微薄,又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外出打工,生活陷入了困境。从不服输的张月芳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向前走,就能迈过挡在生活面前的那道“坎”。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月芳跟丈夫谋划着小家庭的发展规划,夫妻俩思来想去,选准了养羊致富这条道儿,因为羊是饲草型家畜,而当地以种植业为主,有着足够的饲草来源。

因为资金有限,最初,仅仅购买了3只种羊喂养,3只羊就是2000多元,这可是她家一年小麦的收入呀!张月芳夫妇采取滚雪球的办法,自繁自养,不断扩大羊群数量。那年春天开始饲养,到了秋天,已经发展到10多只了。起初,由于资金不足,她只能设置简易的圈舍,可这种圈舍保暖性能差,到了冬天,养殖安全会受到影响。无奈之下,只能腾出一间房屋对产仔的种羊进行特殊护理,俨然成了“羊保姆”。母羊待产时,她会不分白天黑夜守在母羊旁边,等待小羊羔的降临,也等待希望的萌芽。

为了改善养殖条件,张月芳回到娘家求助。母亲听说她要建养羊大棚,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塞到女儿手里:“月芳,我做梦都盼着你过上好日子呢!”望着苍老的母亲,月芳把头埋在母亲的怀里,泪水打湿了她的衣襟。

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建起来了,养殖条件和生产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那个残疾的身影频繁出入养殖大棚,步履坚定而自信。

张月芳根据季节变化,准备养殖草料。春夏饲草资源丰富,特别是随处可见的杂草抓膘促长快,张月芳就会利用足够的时间采集青草喂羊。到了秋天,农作物进入收获期,山芋秧、花生秧都是养羊的上等草料,这个时候,张月芳就会应乡邻的约定,帮人家义务清理山芋秧、花生秧,归自己所有。收集这些农作物的藤蔓,身体健全者尚不轻松,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是种严峻的考验,张月芳时常被绊倒在地上,有时候累极了,干脆就在地上躺一会。可她不能停下来,她的身后是待育的羊群,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庭责任,她要抓住山芋收获季节的难得机遇,采收更多的饲草,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备足草料。

张月芳文化水平不高,可她懂得科学饲养的道理。她边养边学边探索,已经全面掌握了养殖的饲料配方、疫病防控、母畜选育、幼崽护理等全套生产技术,近年来,她家的养羊收入每年都达到了万元以上,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草的生生不息,才绘就了人间的如许春色。张月芳用自己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残疾人不是弱者的代名词,励志的人生最精彩。(王绪谦)

【编辑:沈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