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蚌埠:舌尖上的变形记
发表时间:2025-07-03 16:10 来源:蚌埠日报

傍晚时分,家住荣盛碧水湾小区的刘素梅走进家门口的“董府家宴”。“小董,给我留个六人包间,周末闺女一家回来吃饭。老规矩,红烧仔鸡提前给我备一份。”刘素梅熟络地和老板娘打着招呼。这家开在居民区门口的餐馆,几个月前还是一家人均消费150-200元的高端茶楼,如今已成为街坊邻居的“家庭厨房”。

去年底,从业20余年的餐饮人董芳接手了这个店面。她撤掉了原来的红木家具,换上了温馨的绿植;撤掉了昂贵的茶具,摆上了家常的餐具。“就是要让街坊邻居推门就能进来,像回家吃饭一样自在。”经营这个店,董芳选择了一条更“走心”的路,菜单上有数道不超过20元的家常菜。“李大爷不吃香菜,王阿姨喜欢菜烧烂些……”董芳的笔记本上写满了熟客的饮食偏好。

“商务茶楼”变为“百姓厨房”,蚌埠的高端餐饮正在进行“平民化转身”。

“半亩茶园”一直是蚌埠餐饮界的一个高端符号。用经营者黄埔的话说,以前“一桌消费一两千元很平常”。但如今旗下品牌开始主攻“人均60元吃出150元品质”的性价比赛道。39元的手工酱肉炒香干、42元的蒜香咸蹄髈……价格亲民但食材讲究,虽然单桌消费额降了,但客流和收入反而更稳定了。

过去那些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的高档酒店如今纷纷以崭新面孔示人。“宋朝餐厅”更名为“东坡家宴”,以往豪华的大厅被改造成多个适合朋友小聚的温馨小包间。“淮·拾久新国菜”更名为“幸福里”,大堂新增明档,多了烟火气也更方便百姓看菜点单。多家高端餐厅也在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着力挖掘蚌埠本土菜肴的独特魅力。

如今走在蚌埠街头,看到更多的是酒店门前的“餐饮便民服务驿站”,家常的菜品、实惠的价格、便捷的打包。10元的红烧狮子头、38元的红烧大虾……这些驿站既为市民提供便捷餐饮服务,也成为酒店展示厨艺、吸引客源的有效渠道。“以前点的菜少都不好意思进饭店,现在打包2个荤菜回家总共就花七十多块钱,比我自己做还划算。”家住绿地中央广场的谢先生说,现在的饭店亲民多了,也越来越像老百姓自己的“大食堂”。

“靠商务宴请做生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是社区餐饮的天下。”蚌埠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张立忠认为,未来餐饮业的发展必须扎根社区、服务百姓。当前转型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高端餐饮的精致与本土风味的醇厚完美融合,打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接地气的餐饮新形态。这场转型虽然伴随着阵痛,但唯有深耕蚌埠饮食文化精髓,餐饮企业才能在新形势下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市委党校科研部(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刘进看来,餐饮业目前的这种转型正在重塑行业生态,“现在比的是性价比和服务温度,恰恰回归了餐饮服务百姓生活的本质。”(陈瑶 赵丽娜)


【编辑:谢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