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禹风厚德 好人蚌埠]邢钢:用坚守书写奉献答卷 一颗“军装心”照亮助人途
发表时间:2025-08-18 08:01 来源:蚌埠日报

寒夜的郊外公路上,手电筒光刺破雾气,照亮了一个蜷缩的身影。邢钢踩着结霜的路面快步上前,将怀中的棉衣裹在百岁老人身上——这是2020年冬夜救援现场的一个剪影,也是邢钢三十载助人路上的寻常瞬间。

从军营到社区,邢钢用2000余小时志愿服务时长、5名获救群众的生命重量、3万余元公益资金的温度,在淮河之畔写下“奉献”二字的生动注脚,先后收获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五好家庭”等多项荣誉。

1976年出生于普通家庭的邢钢,自幼秉承勤勉向学之风,心怀报效家国之志。1996年,他毅然投身军旅,在军旅生涯中恪守纪律准则,精研军事技能,屡获嘉奖及优秀士兵称号,并荣膺个人三等功。

2000 年5月的一个午后,杭州转塘镇龙坞村的乡道上,一辆满载货物的三轮车因颠簸失控侧翻,车体重重压住了驾驶位上的老人。“师傅快停车,有人被压住了!”刚结束培训乘公交车返回连队的邢钢恰巧路过,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高喊着让师傅停车。

“大家快帮忙拉人,我撑住车。”下车后,见老人被卡在变形的车架下动弹不得,邢钢毫不犹豫地钻进车架下方,用脊背抵住即将滑坠的车斗,朝路人呼喊求助。泥水混着汗水浸湿了他的作训服,他像钢铸一般撑着,直到老人安全转移。

获救者家属回忆:“那小伙子像根铁桩,车轱辘离水渠就剩半掌宽,硬是扛了十分钟。”这样的救援在邢钢的军旅生涯中并非偶然,乐于助人的他被称以“关键时刻顶得上”。正如邢钢所说:“军装穿在身,人民就得记在心上。”

2010年底,邢钢退伍转业到蚌埠市蚌固一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他将军人的忠诚担当和助人为乐精神带到了地方。看到小区里众多空巢老人及弱势群体需要关怀,他便决定投身社会公益,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提供帮助。

“小邢,我们家的厨房下水管道又堵了……”王阿姨无奈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这已是本月第三次堵塞,积水漫过脚踝,霉菌滋生,刺鼻的气味和滑腻的地面让独居的王阿姨倍感孤寂与不安。

邢钢赶紧赶到老人家中,查看后便开始检修。三个小时里,他始终半躬着身子,完工后还仔细拧紧每个水龙头,擦净台面油污。当王阿姨递上维修费时,他笑着推辞:“社区志愿者不收费。”

在社区,邢钢是公认的 “热心肠”。他长期帮扶空巢老人,帮他们维修家电、代购生活必需品、进行心理疏导;开展 “公益技能传帮带”,培养了 20 余名社区应急志愿者;协助推动社区 “救急难互助社” 募捐项目,累计筹措公益资金 3 万余元。

十余年间,他的个人志愿服务时长突破 2000 小时。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都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形成了崇德向善、乐于奉献的优良家风,荣获蚌埠市 “五好家庭” 及 “文明家庭示范户” 称号,成为社区里的模范家庭。

2019年,邢钢加入蚌埠蓝天救援队,将专业技能与公益服务深度融合。2020 年12月25日晚九点多,邢钢接到蓝天救援队紧急通知:一位百岁老人走失。

他立刻从家赶往集结点,与其他 8 名队员带着 4 辆车展开寒夜寻人。据家属介绍,老人早上出门遛弯,到下午四点仍未返回,家人已报警。警方查询监控追踪老人动态,救援队员则徒步搜寻可能的区域。

凌晨一点,消息传来,老人曾走到禾泉农庄附近。邢钢和队友分成两组,分别往怀远和马城淮南方向寻找。冬夜郊外寻人异常艰难,他们下车打着手电,在能见度不高的道路上仔细搜寻。经过警方和救援队员的共同努力,凌晨四点多,终于在解放路湖畔花都小区附近找到了老人。

看到百余平方绿化带和草坪起火,即将危及电缆和平房,他不顾危险冲进火场灭火;陪女儿去超市时,毫不犹豫参与中平街一餐饮店后厨火灾的扑救……邢钢的助人善举还有很多。五年来,他多次参加水域打捞、山地救援、应急科普等任务,成功寻回走失群众 5 人;配合团队深入校园开展防溺水安全宣讲 20 余场,惠及师生逾千人次;组织社区应急演练 15 场次,培训群众 800 余人。

日前,邢钢当选2025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从军营到地方,邢钢的“军装情怀”从未褪色。三十年来,他坚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如温暖的光照亮弱势群体的生活,似坚固的船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像鲜红的旗帜引领着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的方向。(尤靖文)

【编辑:沈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