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蚌埠医科大学:“心”手相连护生命 急救知识进乡村
发表时间:2025-08-25 08:02 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蚌埠医科大学“‘心’手相连 ‘救’在身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7月上旬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浍沟镇浍沟村,开展为期3天的“急救知识普及乡村行”专项活动。团队通过“调研+培训+帮扶”三位一体模式,将专业急救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切实提升乡村地区急救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动能。

活动伊始,团队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调研方式,对浍沟镇浍沟村展开深入调研。线上通过扫描二维码发放电子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96份;线下走访超过30家,开展面对面访谈30余人次。调研结果显示:当地高达85.3%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会”心肺复苏操作。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突发急症情境下,76.2%的村民首选“等待救护车”而非“立即施救”。团队指导老师分析:“数据折射出乡村急救知识普及的紧迫性。每延迟1分钟施救,患者生存率就下降7%-10%,普及CPR技能刻不容缓。”

基于调研发现,实践团队创新打造“1+2+3”急救培训新模式,即“1”个核心:以CPR技能培训为核心内容;“2”种形式:理论讲解+实操演练双结合;“3”级覆盖:集中培训+入户指导+云端教学。

随后,实践团队奔赴乡村开展实操教学。村支部的小院,成了临时“急救课堂”。团队成员提前准备好人体模型,整齐摆放好教学资料,眼神里透着专业与专注。当村民们陆续走进来,队员们迅速化身“急救导师”,开启知识与技能传递的旅程。

在实操教学中,团队成员将心肺复苏步骤拆解成一个个清晰且关键的动作。讲解胸外按压时,他们强调深度要精准到“厘米刻度”:“大家看,按压深度得达到5—6厘米,就像这样,一下一下有力地按。”同时,示范着标准动作,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力量沉稳下压。“频率要稳定在每分钟100—120次,就跟着咱数‘1、2、3……’这样的节奏。”对于人工呼吸的要点,团队成员更是细致入微,从如何打开气道,到吹气的时长、力度,都一一讲得清清楚楚:“吹气的时候,得让气稳稳地进去,看到胸廓起伏才算有效。”

演示完毕,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村民们踊跃参与体验,眼神里透着好奇与期待。在队员们一对一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尝试按压、通气,让理论知识真正“落地”成实操技能。现场中,有位大叔一开始操作时,按压深度不够、频率也不稳定,在队员耐心纠正下,逐渐掌握要领,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原来这心肺复苏看着简单,真做起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学会了说不定关键时候能救人保命哩。”村民们从最初对急救的陌生拘谨,慢慢转变为主动提问、争相尝试,彼此交流操作心得,急救意识与技能在这一来一往的实践中实现“进阶”。

此次实践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让急救知识真正融入乡村日常。它不仅提升了村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更让蚌埠医科大学实践队的青春力量,在乡村科普一线熠熠生辉。一位队员感慨道:“之前觉得医学知识传播很难,尤其是在乡村,但看到大家这么认真学,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这就是我们来的意义。”

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蚌埠医科大学学子用专业与热忱搭建起生命守护的桥梁。这支年轻的队伍以实际行动验证:乡村振兴离不开健康支撑,而青春力量正在为这幅壮美画卷增添靓丽色彩。(王梦晴 施欣悦)

【编辑:沈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