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市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携手重庆、广东、湖北武汉等地远道而来的眼科专家,与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一道,齐聚市中心医院,共同参与国民健康管理促进项目——“白求恩·眼底慢病双规范”赋能指导会暨“振兴基层,健康光明行”活动。此次活动由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联合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举办,市中心医院主办,通过“公益义诊筛查和学术赋能指导”双轮驱动,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提升区域眼底慢病诊疗能力。
据了解,眼底疾病作为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其防治工作直接关系群众视觉健康及生活质量,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慢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长期性、复杂性特点对诊疗规范性和长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推动眼底慢病“双规范”——即诊疗技术规范化和患者管理规范化,对提升诊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眼底疾病病源量持续增长,但目前仅10%的患者能获得规范化治疗,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对群众眼底健康构成挑战。他强调,需通过早期筛查、探索新治疗手段、规范疑难诊疗流程等方式加强防控。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驰教授则结合我国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治疗需求,指出70%的患者集中在市县一级医疗机构,技术下沉与基层赋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了解,作为活动主办方,市中心医院眼科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守护百姓健康”为首要目标,从基础眼病诊治发展到开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黄斑变性抗VEGF治疗、玻璃体切割等复杂手术,持续精进技术、优化服务。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仍面临眼科医生专业能力不均、慢病管理流程不统一、患者随访依从性不足等问题,许多患者因“发现晚、管理乱”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是群众健康的痛点,也是医疗工作者需破解的难题。此次活动聚焦基层防治核心——通过“诊疗技术规范化”让基层医生有标准可循,避免诊断偏差延误病情;通过“患者管理规范化”构建慢病随访体系,推动患者从“单次治疗”转向“长期守护”。
据悉,该院眼科过去三年已累计向周边县区医院派出12名专家开展驻点帮扶,培训基层医生50余人次,协助建立标准化眼底筛查点2个。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深化“专业学术+公益资源+三甲医院技术支撑”模式,为基层提供系统规范培训、实用诊疗经验及便捷转诊通道,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成为眼底慢病防治“第一道防线”。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不仅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规范解读,更有贴近民生的眼科义诊活动。活动中,专家亲临市中心医院,为蚌埠及周边地区的眼疾患者提供免费眼底检查、病情诊断及个性化治疗建议,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数百名群众有序参与筛查,不少患者激动地表示:“以前要跑大城市才能看的专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问诊,真是实实在在的福音!”
据介绍,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技术培训、规范解读及实地帮扶,活动将为蚌埠市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基层眼科能力建设注入新活力。(谢勋章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