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通往淮上区沫河口镇曹刘村的道路上,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道路加宽作业,一旁观看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盼的笑容。这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正是沫河口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化“入户听诉”专项行动,落实“接诉即办”原则,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缩影。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沫河口镇将“入户听诉”作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组织镇村干部主动下沉,走进百姓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精准掌握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曹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玉朋在一次“入户听诉”中,详细记录下了村民的迫切诉求:“通往我们村的沫梅路只有3.5米宽,每到会车或农忙季节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和堵塞现象,非常危险。”这不仅是记录本上的一段文字,更是群众对安全便捷出行的殷切期盼。收到诉求后,谢玉朋立即带领村组干部实地勘查。情况比想象中更为突出:狭窄的路面导致会车时极其困难,常需一车冒险骑上路肩;阴雨天气或互不相让时,交通僵持更是常态;尤其在午秋农忙时节,大型农业机械的通行使得拥堵加剧,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这一问题迅速被列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重点。
群众的诉求就是行动的号令。曹刘村党总支迅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道路加宽及涉及的路边公共用地协调问题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民主决策,阳光操作,确保了项目的民意基础和决策透明度。
事项确定后,村党总支主动作为,积极向沫河口镇党委政府汇报情况、争取支持。镇党委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库,迅速协调资源,落实了道路加宽项目。项目启动后,曹刘村的党员们率先垂范,不仅主动做好涉及农户的思想工作,化解用地矛盾,更在施工期间自发组织起来,维护现场秩序,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临时性问题,为工程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广大村民也深受感染,积极支持配合,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干群共同努力下,一条长2000余米的村道由原先的3.5米成功拓宽至6米,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
道路通则民心畅。拓宽后的村道平坦宽敞,车辆交会顺畅自如,农用机械通行无阻,孩子们上下学路上也更加安全,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为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曹刘村全体村民特意向沫河口镇党委、政府赠送锦旗,赞许这件办到心坎上的民生实事。
村民谢玉选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以前路太窄,小孩放学走这段路总是不放心,天天都要去接。现在路宽了,会车方便多了,心里踏实,再也不担心了。”
曹刘村道路的成功拓宽,是沫河口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典范。镇党委政府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全面梳理类似情况。今年以来,针对横岭村、曹顾张村等村存在的相同问题,一次性启动并完成了三条共计5400余米的道路加宽工程,惠及更多群众。
同时,沫河口镇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机制,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精准实施了一批群众迫切需要的民生小微项目。这些项目虽“小”,却精准切中了民生的“大”需求,有效解决了环境整治、水利设施、公共照明等领域的细微之处难题,切实以“小项目”撬动了群众的“大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宗旨,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暖心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