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蚌埠:从“伤后保障”到“事前预防”
发表时间:2025-10-23 16:32 来源:蚌埠日报

“我要为人社部门扎实做好建筑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暖心举措点赞!”近日,已重返建筑工地的陈大顺师傅感慨地说道。他曾在蚌埠市某建设工地工作,一次作业中不慎摔伤,导致左肱骨骨折。在住院6个多月并被鉴定为伤残九级后,他顺利收到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3万多元。

“更让我安心的是,人社部门还安排我到专业医院接受康复治疗,这些费用都是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我本人一分钱没掏。”陈师傅是幸运的,完善的保障机制为他撑起了“保护伞”。然而,对于我们这个拥有数千万从业者的建筑大国而言,如何从源头上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的关口前移,比事后补偿更为重要。建筑行业因其露天、高空、交叉作业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一直是工伤风险较高的行业,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五大伤害”威胁着工友们的安全。

现在,有了推行工伤预防的成熟条件和有力武器。

政策与资金“双保障”。国家有《安全生产法》等严密的法规体系,已将安全生产等因素纳入企业工伤保险浮动费率考量范围,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较好的企业,有益于工伤保险费率的降低。此外,还有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的专项费用,可直接用于安全宣传和培训。

技术与管理的“组合拳”。在技术层面,“智慧工地”正大显身手:AI视频监控能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等风险行为,塔吊防碰撞系统为“空中巨无霸”加上智能安全锁,BIM技术则能在施工前模拟并化解潜在风险。同时,定型化、工具化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同为工人提供了标准化的“铠甲”。

在管理层面,从入场时的“三级安全教育”,到每道工序开始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再到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治理”,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正在逐步覆盖每一个环节。

陈师傅的案例告诉我们,完善的工伤保险是温暖的“后方医院”。而全面推进工伤预防,则是为每一位奋战在脚手架上的劳动者系紧一道坚实的“安全带”。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成为建筑工地最寻常的风景。(郝玉琳 陈晓梅)

【编辑:谢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