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蚌埠市蚌山区天桥街道喻义巷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社区治理与居民需求,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以“邻里守望”为核心、积分制志愿服务为抓手,通过搭建互助平台、化解矛盾纠纷、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提供多元服务等举措,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全力打造生活和美、人际和睦、生态和谐的社区环境,为社区治理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队伍建设,建强“邻里守望便民服务圈”。在喻义巷社区志愿服务小广场,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家常,暖意融融;在天桥花园小区,社区医生志愿者背着药箱穿梭于楼栋之间,为独居老人细心量血压、测血糖,守护健康;在社区阅读空间,“四点半小课堂”里,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耐心辅导下认真书写作业,书香满溢……这些暖心场景,正是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结出的幸福果实。为精准对接辖区服务需求,喻义巷社区聚焦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特殊人群等重点群体,建立健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一方面整合辖区资源,构建起以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骨干、“五代”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共建单位专业志愿服务队为支撑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体系,组建5支专项志愿服务队;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社区工作人员、楼道长、热心居民加入,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志愿服务中心,在各小区建立志愿服务站,在楼栋组建志愿服务小组与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一区一网”的布局,形成全覆盖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网络,实现重点群体需求与服务资源的高效匹配、精准对接。

聚焦关心关爱,拓展“邻里守望幸福生活圈”。社区始终坚持“居民需要什么,志愿者就服务什么”的理念,以“一老一小”、特殊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立足社区实际搭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社会关爱网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推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积极培育邻里互帮、互敬、互爱的良好风尚,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格局。在服务内容拓展上,除为居民提供日常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等帮办代办服务外,社区充分盘活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结合民政高龄老人探访关爱工作,为辖区老人结成温馨关爱对子,通过定期走访了解老人生活情况与身体状况,开展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等关爱活动,让关怀渗透到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针对残疾人的心愿与需求,以生活救助、潜能开发、缺陷弥补为重点,广泛开展家政服务、健康医疗等志愿服务,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自“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服务120余次,服务群众260余人次,用行动诠释着“邻里一家亲”的温暖。
聚焦积分制度,打造“邻里守望爱心互助圈”。为确保志愿服务持续开展、高质量运行,喻义巷社区将“邻里守望”项目与基层治理积分制深度结合,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积累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社区特色服务,有效引导居民从“被动响应社区号召”转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委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积分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积分治理与民生实事紧密融合,积极推动“邻里守望”志愿者参与日常巡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工作,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与治理的积极性。这种模式不仅让居民获得了物质上的回馈,更在精神层面增强了大家的社区归属感与责任感。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激励,越来越多居民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形成“奉献—积分—兑换—再奉献”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社区累计实现积分兑换335次,见证着居民从社区治理“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让小小的积分真正成为撬动基层治理的“大杠杆”。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邻里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天桥街道喻义巷社区通过“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成功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温暖有力的“喻义巷方案”。(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