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洒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蚌埠高新区秦集镇天河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窗内,传出阵阵悠扬的秦腔唱段。七十岁的王大爷搬着小马扎坐在最前排,跟着旋律轻轻打着拍子,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文化进万家”活动在乡村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2024年春天,秦集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带着图书、乐器和放映设备来到社区,不仅将闲置的旧校舍改建为文化活动中心,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每周三的“图书角”,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志愿者老师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教书法绘画,书架上的科普书、童话书被翻得卷了边,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有一次,摄影师还带着孩子们用拍立得记录美景,当孩子们把照片递给爷爷奶奶时,老人们的眼眶都湿润了——原来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在镜头里这么美。

文化的种子,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童年,也唤醒了老人们的“青春记忆”。小区的秦腔爱好者张大妈,年轻时曾是公社文艺队的骨干,后来因为生活忙碌,渐渐放下了心爱的秦腔。“文化进万家”活动中,秦腔剧团老师专程来社区辅导,张大妈重新拿起了梆子还组织起十多人的秦腔队。每逢节假日,秦腔队就在文化活动中心表演,台下观众坐得满满当当,有的跟着哼唱,有的拍手叫好,热闹劲儿不输城里的剧场。张大妈常说:“以前总觉得老了没用了,现在唱起秦腔,浑身都有劲儿,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十岁!”
更让人惊喜的是,传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焕发了新活力。志愿者还教大家用玉米皮、秸秆制作手工艺品,原本不起眼的农业废弃物,在大家的巧手下变成了可爱的小动物、精致的收纳盒。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不仅装点了居民的家,还在当地文旅展销会上成了“网红产品”,为居民带来了增收的新路子。
如今的天河路社区,早已焕然一新。文化活动中心里,看书的、下棋的、学手艺的人络绎不绝;傍晚的小区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响起,老老少少跟着节奏舞动;就连门口的小卖部,也摆上了文化宣传册,成了小小的“文化驿站”。文化像一股温暖的暖流,滋润着每一个角落,让居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文化进万家,不是送一次热闹,而是播下一颗种子。”天河路社区朱书记表示。这颗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幸福的大树;这股暖流,在土地之上流淌蔓延,汇聚成振兴的力量。未来,在“文化进万家”的滋养下,天河路社区将会持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在文化的陪伴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