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蚌山区青年街道聚焦民政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以“时间银行”为载体,精准链接民政职能与志愿服务,通过“政策引导、需求匹配、积分激励”三维驱动,构建起“低龄助高龄、邻里相帮扶、专业解民忧”的基层民生服务新格局,使“时间银行”成为延伸民政服务的高效“臂膀”。
民政搭台,锚定服务方向
街道民政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紧密围绕民政重点服务对象与领域,为“时间银行”精准规划服务方向,确保志愿力量直击民生需求痛点。以辖区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为核心服务群体,通过入户走访与社区摸排,建立“一人一档”需求清单,明确服务重点——为独居老人提供助餐、助洁、陪诊、陪护;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与康复辅助,切实做到“需求导向,服务直达”。同时,依托民政专业资源,定期组织养老护理、应急救助等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志愿者超200人次,显著提升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精准匹配,激活服务效能
以“供需精准对接”为核心,街道民政办推动“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让服务更贴心、更有温度。民政办牵头整合服务对象“需求清单”与志愿者“技能清单”(涵盖家政、维修、代办、陪护、理疗、法律咨询等),利用智慧社区平台发布需求“订单”,引导志愿者主动“接单”。截至目前,已成功匹配需求订单2546余笔,服务覆盖重点民政对象300余人。
积分赋能,保障长效运转
街道民政办以积分激励为杠杆,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可兑现的“民生权益”,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保障“时间银行”可持续运行。志愿者积累的“时间积分”可在社区兑换点兑换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亦可在便民驿站兑换法律咨询、理发、保洁、家电维修等服务。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储存志愿服务时间2932.5小时,完成积分兑换服务3000余次。
下一步,青年街道将持续深化“民政+时间银行”融合模式,探索“时间积分”与养老服务补贴、社区便民服务等资源的深度衔接,致力将“时间银行”打造成为驱动基层民生服务的“新引擎”,为基层民生保障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李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