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活动室,我们老年人娱乐下棋再也不用在外面风吹日晒了!”二马路小区张大爷的话语里满是欣喜。近年来,蚌埠蚌山区天桥街道纪工委始终坚守“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职能定位,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监督核心着力点,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街道工作实际,通过精准监督推动群众身边具体实事落地见效,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切实将监督成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精准监督“点题”,推动文化场所落地。“小区退休老人多,想找个室内地方下棋、看报都难,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天桥街道纪工委在二马路小区开展民生领域专项监督走访时,接到居民集中反映的“缺少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问题。纪工委当即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监督理念,迅速成立专项监督组,将问题列为民生实事监督重点项目紧盯不放。为确保场地选址、改造全程贴合民意,监督组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治,联合华昌街社区党委开展“蹲点式”走访,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同时主动对接小区物业,推动将物业办公室西侧长期闲置空间“盘活”改造为文化活动场所。监督组全程跟踪改造进度,针对设施配置提出“适老化”监督建议,推动场所内配备报刊架、休闲座椅、防滑地垫等适老设施,切实把“监督哨”设到民生项目一线,确保文化活动场所从“纸上规划”顺利变为“实景落地”。

跟踪问效“督责”,保障活动常态长效。活动场所投入使用后,街道纪工委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尺,坚决避免民生项目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持续开展常态化跟踪监督。针对初期居民知晓率低、场所使用率不足等情况,监督组督促社区党委压实主体责任,通过网格微信群精准推送场所开放信息、在单元楼张贴通知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确保“家门口的乐园”家喻户晓。结合老年人生活喜好,监督组进一步推动社区开展书画交流、健康讲座、手工制作等“定制化”活动,让文化活动场所真正“活”起来。同时,聚焦场所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嵌入式监督,督促社区明确专人负责日常清扫、设施维护,建立“每日巡查、每周反馈、每月总结”的管理机制;期间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设施损坏、卫生保洁不到位等问题3个,确保活动场所规范有序运行,切实把监督“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
监督成效“显绩”,深化模式拓面推广。截至目前,二马路小区文化活动场所已稳定开放5个月,累计服务居民1000余人次,真正成为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驿站”。此次监督实践,不仅通过全程监督、闭环管理为老年人打造了专属“乐园”,更以“小切口”推动解决了“大民生”问题,有效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充分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在民生领域“监督保障执行”的职能作用。

下一步,天桥街道纪工委将系统总结“群众点单、纪委督单、社区接单”的民生监督模式经验,在辖区其他小区全面推广这一模式。同时,紧扣老旧小区屋顶漏水、停车难、环境整治等民生热点问题,持续开展专项监督、靶向监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每件民生实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监督力量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精准有力的纪监担当护航民生福祉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