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淮滨街道通过“网格化”管理筑牢根基,借力“立体化”宣传浸润人心,实施“精准化”监管打击要害,推动“协同化”共治凝聚合力,成功将上级部署转化为富有成效的基层实践,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市场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层保障。
构建“网格化+扫黄打非”深度融合模式
将社区划分为若干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1-2名兼职网格员。网格员同时承担“扫黄打非”信息员、宣传员、巡查员的职责,确保责任区域无死角。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将印刷复制企业、书店、文具店、网吧、KTV、快递网点、宗教场所等作为重点巡查对象,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项巡查。关注有无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信息、侵权盗版制品等。发现问题苗头,第一时间上报。建立网格员-社区-街道“扫黄打非”工作站的快速信息传递渠道。

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
注重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全民“扫黄打非”意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扫黄打非”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85场,覆盖居民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册。重点社区建立9个“护苗”工作站,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绿书签”系列宣传活动56场,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非法出版物。在社区宣传栏、小区楼道、公共场所等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标语,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平台,每月推送“扫黄打非”政策法规、典型案例、识别技巧等内容2-3篇。
实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监管
针对“扫黄打非”的高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实施分类精准施策。加强对辖区内12家复印店的监管,定期检查承印管理“五项制度”落实情况,从源头上遏制非法出版物的生产。重点关注物流快递环节,督促快递网点落实收寄验视制度,严防非法出版物及宣传品通过寄递渠道流通。同时对15家实体书店不定期检查78余次。配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关注本地网络空间,排查利用本地网站、社交群组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常态化巡查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场所,围绕辖区2所中小学周边每周开展1次巡查,清理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和文具、玩具,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共治”协同作战
街道“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整合综治、文化、城管等部门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会议1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动员120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担任义务监督员,发挥其经验优势和威望,参与市场巡查和社区宣传。组建“扫黄打非”志愿者队伍9支,吸纳社区热心居民、青年学生参与,扩大社会监督的覆盖面。(于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