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淮上区吴小街污水处理厂,巨大的处理池有序排列,管道网络纵横交错,先进的处理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中控室的电子屏幕上数据实时跳动,精准呈现着各工艺段设备的运行状态、水质监测指标等关键信息。厂区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宛如一座精心雕琢的现代化花园。
“吴小街污水处理厂一期投资28475万元,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还配套建设了完备的管网系统。今年8月完成调试并取得排污许可证,目前正在稳定运行。”安徽阳光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长宋跃介绍,该厂严格遵循国家污水处理相关标准,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三级处理方式,最终实现准四类排放标准。吴小街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与运行,填补了该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空白,不仅实现了生活污水“应收尽收”,也有效防止了治理后的二号沟水质反弹。
在大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同时,一场农村水环境治理战役同样在淮上区如火如荼地展开。曹老集镇周台村位于淮河北岸,农田广布、水系密集,曾因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遭受水体污染之苦。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通过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一方面,针对集中区域的390户住户,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同步开展改厕及接户工程,将生活污水纳入处理系统。该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太阳能动力,日处理能力75吨,既节能环保又高效实用。另一方面,对村内6个沟塘及围绕村庄的排灌渠进行全面清淤,同时对邻近村内雨水渠、沟塘以及村内沟塘和绕村沟渠进行连通,让“死水”变“活水”,解决内涝积水、水源污染,形成长效久治水生态系统。
如今周台村,沟渠水潺潺,清澈见底,不仅极大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昔日的黑臭水体也变废为宝——沟塘、水渠经过水体治理后可发展水产养殖,水系连通解决了雨期内涝问题,沟渠水源可作为菜园灌溉、洗衣、牲畜饮用的优质水源。此外,部分区段还将进行安全改造,打造成为绿植与休闲区域,为生态宜居新农村注入活力。
新二号沟上游自怀远流入,途经梅桥镇多个村庄后汇入北淝河。过去,由于缺乏有效治理,水体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淤泥深厚。2024年,淮上区争取省级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二号沟被列入治理清单。项目分两期实施,涵盖河道清淤、护坡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多个环节。经过数月努力,新二号沟已全部治理完成,水质检测合格,不仅清除了水体内的垃圾和淤泥,还通过种植水生植被恢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污水治理一头连着生态,一头连着民生。为保护好一方净水,淮上区坚定不移打好碧水保卫战,坚守水生态环境底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提升。该区将进一步强化沟渠保洁控污、水资源专项整治和流域面污染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从单一水质改善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面统筹跃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吴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