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固镇县: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3-12-24 09:15 来源:蚌埠日报社

脚下是4600年前的古城遗址,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菊花花海,在固镇县濠城镇垓下遗址景区,由菊花摆成的楚河汉界罗列其中。在136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盘以文化遗产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精妙大“棋”悄然“落子”。

7500年前的集东遗址、4900年前的南城孜遗址、4600年前的垓下遗址和2000多年前的谷阳城遗址……固镇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已发现2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全县上下聚焦“一城一战”,深挖“汉文化”内涵,“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品牌逐渐唱响。

在固镇县境内发现的“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距今已有约4600年的历史,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史前城址,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古城的空白,目前是我国已发现的三座4500年前城址(郑州西山、杭州良渚、蚌埠垓下)之一。

新征程上,固镇县将“文化旅游提升行动”列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之一,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先后编制了《固镇县谷阳城遗址保护规划》《固镇县垓下遗址保护规划》;设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垓下遗址考古工作站、安徽省社科院汉文化(固镇)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垓下遗址考古实践基地,开展垓下遗址、谷阳城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启动垓下遗址西北段城垣及护城河本体保护等国家文物保护项目,垓下遗址公园获评安徽省首批考古遗址公园。

今年2月16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合肥召开,固镇县作为唯一区县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固镇经验,全省借鉴。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地惠及人民,反哺城市。”固镇县文化旅游局分管负责人邱晨光表示,在固镇县,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不仅体现在文物的保护和考古发掘上,更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中。

近年来,固镇县积极探索“遗址+景区”发展模式,推进以樱花为主题的谷阳城遗址旅游项目建设,塑造“千年谷阳·醉美樱花”品牌;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津浦铁路固镇站旧址项目建设,塑造“固镇首捷·百年津浦”品牌;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垓下遗址旅游项目建设,塑造“千年古战场·百世兴业地”品牌。今年7月,垓下遗址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列入“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对‘汉文化’的发掘,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垓下遗址景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静静表示,景区将继续推进核心区的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垓下遗址博物馆、楚汉战争3D体验馆、主题民宿等文旅项目。

垓下遗址、谷阳城遗址、津浦铁路固镇站旧址……固镇县文旅产业“多点开花”。借助丰富的文旅资源,固镇积极探索“文旅+”,建设博物馆、垓下历史陈列馆、非物质遗产展示体验馆等场馆,推动景区、非遗、美食、教育、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出美食美景游、历史文化研学游、非遗体验游、农耕体验游等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喜欢。

“旅游一业兴、市场百处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住宿业和餐饮业共同兴旺。今年1至11月,固镇县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9亿元。(尤靖文)



【编辑:侯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