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阮持银 文/图
国家园林县城、省科技创新先进县、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再获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23年,五河县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及50项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全市综合考核再获优秀等次,现代化美好五河建设再上新台阶。
政务服务:
“五来办”公众办事更便捷
坚持“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质量最佳”的服务目标,持续擦亮政务服务品牌“五来办”,建立“楼层长”工作制度,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政务服务模式等。
2023年,五河县通过增设不动产综窗、“水电气网”综窗、便民利企“二维码”墙、窗口工作人员照片墙等便民设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率达94.62%,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外,其余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交通出行:
构建网络畅通动脉
建成G344五河张滩至皖苏省界段公路,五蒙高速、泗蚌省际高速、城南综合码头一期、S216怀洪新河大桥及接线工程、S311双河-浍南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合新高铁五河段、G329临淮关大桥等项目加速建设,G344国防路至沱湖乡段一级公路、S313五河至蚌埠段、北店桥、五河综合客运枢纽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提升工程120公里,预防性养护、农村修复性养护工程合计135公里,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33.73公里,大交通网络日渐完善。
持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整改五固路G344国道(东灵线)隐患点段48处,增设相关标识,在路面勤务、源头防范等方面综合施策、多点发力,夯实事故预防根基,做到24小时路面安全监管不失控,最大限度提高管事率,保障辖区居民出行安全。
教育事业:
配套提升学有优教
全年实施校舍改造维修和能力提升项目60个,新建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盘活城区2所幼儿园,新增幼儿托位数510个,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完成二实小扩建,漴东初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880个;五河一中城南校区、职教园二期等项目全面推进,职业技术学校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投用;新建老年学校8所,老年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
创建市级“新优质学校”2所,县级“新优质学校”7所,覆盖率50.71%。引进高中学科优秀人才12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对困难家庭学生应助尽助,累计资助21820人、2738.0375万元。
扩大就业:
“三个四”稳岗促发展
完善用工需求、就业需求、就业人员、任务责任 “四个清单”。摸排50余家企业、2400余个工作岗位,摸排就业意向人员2000余人,签订就业合作协议2000余人;搭建线上、线下招聘、“三公里”就业圈服务、招商带工对接“四个平台”。
开展“2+N”等招聘活动130余场次,线上招聘活动6场次,帮助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家门口”就业;开展送岗到人、送人到岗、送策入企、接您回家送您到岗“四送活动”,开通“就业直通车”,落实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
社会保障:
困难群体养有所依
发放高龄补贴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364.737万元,惠及21369名高龄老人和5224名低收入老人。高质量完成321户民生工程适老化改造,有效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持续推进“专业社工+互助养老+智慧终端+积分激励”互助积分式养老运行模式,187名志愿者为503位老人提供互助服务,累计志愿服务5997人次,产生7万多积分。
农村低保标准从8664元/年提高到9060元/年,城市低保标准从739元/月提高到791元/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1754.7377 万元。建立“意外死亡救助”+“村级救急难基金”+“常规临时救助”临时救助体系,共计救助3768人次。保障特困供养对象3453 人,累计发放资金3194.43400万元。
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录入5643名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蚌埠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五河分中心建设完工,建立14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站,加强336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化保障,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460.64万元。
医疗惠民:
贴心服务守护健康
持续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成立名医工作室,南京鼓楼医院专家每周定期到县人民医院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推行手机、网站、自助机等多形式挂号,实行“一站式”门诊服务,为患者提供导诊、医保咨询、会诊转诊等服务。
全员参保、资助参保,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5.9%。2023年度,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困难人员参保资助,共资助27285人,资助金额817.2万元。
推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暖心医保行动,落实安徽省三批21项“便民惠民”新举措,实现异地就医自助备案,跨省直接结算比例大幅提升20个百分点;开展慢性病鉴定线上办理,取消门诊慢特病待遇定点限制和用药小目录,医疗待遇逐步提升,医保服务便捷贴心。
人居环境:
焕发新颜生态宜居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新建“口袋公园”3处,新增便民停车位3835个、新能源充电桩156个,新建绿道6.5km,增改绿地33万㎡;全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实施商品房开发项目9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3180套,竣工2328套,回迁1320套;龙河智慧体育公园建成开放,中兴农贸市场即将完工。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66351户,新建省级美乡村中心村14个,1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14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创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90户、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879户。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PM2.5、PM10平均浓度稳步降低,稳居全市三县第一,皖北前列。全力推进沱湖、怀洪新河流域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工作,沱湖周边14个污水处理站及141公里配套管网建设投用,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工,日处理污水2万吨。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五河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风险管控项目正稳步实施中,完成14块“一住两公”污染地块调查工作;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4.3%,秸秆综合利用率97.03%,新增人工造林2741亩。
社会治安:
持续稳定幸福加码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早除小”专项行动,移诉恶势力组织成员9人。围绕夏季整治行动,通过加强巡逻防控、开展反诈宣传、打击整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截至目前,今年共破传统盗抢骗案件143起,抓获作案嫌疑人160人,追回并向群众返还涉案财物价值约57万元;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3起,抓获作案嫌疑人254人,追回并向群众返还涉案资金267万元;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63起。刑事、电信诈骗、盗窃发案数分别同比下降28.7%、20.1%、42.8%。
食品安全:
强化监管守牢底线
稳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行“农村大厨、乡镇四员”清单化管理,全年检查餐饮单位、食品超市超2000家次,查处食品类违法行为50余起,取缔抽检不合格小作坊2家,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民生工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超20000批次,合格率超98%。成功创建“五河印象”省级餐饮示范商业街区,申报“食安安徽”品牌认证2家。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62家食品生产企业、300余家餐饮单位、400余家食品流通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稳步推进食品经营单位分类分级动态化管理,加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县90%以上中型餐饮、88家学校食堂、3家学生餐饮集中配餐单位建成“明厨亮灶”厨房,并接入省市场监管局可视化系统,让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