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蚌埠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秦德英——一诺千金照顾患智残亲家20年
发表时间:2023-05-16 08:47 来源:蚌埠高新区

文明蚌埠网讯  秦德英,女,73岁,高新区大徐村村民。20年前,儿媳妇带着患有海尔兹海默症的祖母和智力残疾的父亲嫁入秦德英家,从此秦德英便开始义务照顾两位残疾人。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儿子、儿媳外出工作,秦德英整日忙农活、忙家务,她一次次为老人换洗弄脏的衣服,一次次四处寻找不知所踪的亲家,却从未让他们受过饥、挨过冻。儿媳妇的祖母和秦德英的老伴相继去世后,儿子、儿媳要接秦德英去城里住,她却选择继续留在村里照顾亲家,她的孝老爱亲的凡人善举也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凑钱盖新房,迎来儿媳妇一家三口

2001年9月,秦德英的儿子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女孩,女孩家庭较为特殊,祖母60岁抱养她,养父患有智力残疾,祖母后来也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介绍人告诉女孩,秦德英的儿子是退伍军人,品德好、素质高,勤劳能干,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女孩表示,自己家庭特殊,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男方能让她带着祖母和父亲嫁过去。秦德英的儿子没有半点迟疑,回答说:“我如果能接受你,肯定会接受你家庭的一切。”


儿子回家后,将女孩家里的情况告诉了秦德英。秦德英说:“我们家条件也不好,但是我们肯劳动、能干活,我相信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只要你满意,我们就能接纳她和她的家庭。”


当时,秦德英家4口人住在50平方的草房里,儿媳妇嫁过来一下子又多了三口人,怎么办?思考了一夜,秦德英决定借钱盖房。20年前农村家庭大多不富裕,秦德英一家一家借,最终凑齐了18000元,才把三间平房盖起来。不久,两个年轻人喜结良缘,儿媳妇带着80岁的奶奶和53岁的父亲,一同嫁入了秦德英家。


儿子儿媳外出工作,她一个人扛起家庭重担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婚后不久,秦德英的儿子就去了外地打工,儿媳妇因为怀孕不能干重活,家庭的重担落在了秦德英的身上,她要下地种田,回来还要帮媳妇照顾老人,几乎每天都要到处寻找不知所踪的亲家。小孙子8个月的时候,儿媳妇表示家里经济困难,自己想出去工作。秦德英说:“行,我来带孩子,你趁年轻多出去挣钱。”


话虽如此,但照顾两个患有智力残疾的人实属不易。儿媳妇的奶奶尿不湿不离身,但还是经常弄脏衣服。秦德英经常撂下手里的活给她换洗,没有洗衣机就用手一点点搓洗干净。一晃数年,秦德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2007年冬天的一天,86岁的老人安然去世。


2009年,儿子、儿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市里买了一套商品房,但房子楼层高、面积小。知道孩子们的难处,秦德英主动说:“你们带着孩子到城里上学,孩子教育要紧,你爸就在我这住,有我吃的就有他的,不会亏待他的”。媳妇听了十分感动,但也犯难,毕竟以前每天下班能回家,现在每周才能回老家一次,婆婆一个人能否忙得过来。秦德英却一再让儿媳妇安心把孩子带好,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情。


秦德英接下了全权照顾亲家的任务,由于智力上的残疾,亲家不仅时时处处需要她操心,而且每天都要她几次到处寻找,而她在村里四处呼唤亲家的声音也被大家所熟知。201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亲家到了饭点还没,秦德英又出去寻找,可是喊遍了全村也没有回应,询问邻居也都说没看见。秦德英急了,连忙让大儿子出去找,给小儿子和儿媳妇打电话让回来找,自己又打着手电去庄稼地和村外寻找,途中她还不小心摔倒,顾不得浑身疼痛,爬起来又继续寻找,一直到半夜才在高速路边才找到亲家。原来,亲家因为捡了一捆柴火,背不动又舍不得丢,就待着在原地看着柴火。


秦德英尽心尽力照顾亲家,刚开始也有人表示不理解,难免有些议论,甚至有人认为她是贪图亲家的家产。儿媳妇得知后,驳斥了这些闲言碎语,她说:“大娘(当地对婆婆的称呼)把我爸照顾得很好,我很感谢她!”


秦德英的一举一动大家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日子久了大家也从刚开始不理解到后来为她点赞,有时候还会来替她搭把手、帮个忙。


老伴去世,她仍坚守老家照顾亲家

秦德英老伴多种疾病常年缠身,2017年住进了医院。由于儿子、媳妇都要上班,亲家又需要照顾,秦德英忙的医院家里两头跑。为了减轻母亲的担子,孩子们主动承担起换班照顾父亲的任务,让母亲在家照顾亲家。经过两年与疾病的斗争,2019年5月秦德英的老伴去世。


老伴去世后,孩子们想把老人接进城里居住,但是秦德英拒绝了。“我走了,亲家谁来照顾,带他去城里更不方便,走丢了找都没法找,他在大徐村生活20年了,也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了,早已成了这个家的一员。”秦德英说,“我身体还硬朗,就再帮媳妇照看几年她爸爸吧。” 


 一诺千金终不悔。为了当年对儿媳妇许下的承诺,秦德英义务照顾亲家20年,她孝老爱亲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村庄,而她也成为大徐村家喻户晓的“模范婆婆”。

【编辑:侯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