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张丹丹:用行动书写诚信人生
发表时间:2024-03-14 15:29 来源:蚌埠文明网

今年40岁的张丹丹,是马城镇广德村村民。在她32岁时,丈夫患癌症不幸离世,留下了看病欠的28万元债务。面对巨额的债务,她不推、不躲、不赖,并承诺还清丈夫生前欠下的每一笔债,她边赡养患病的公公婆婆,边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用行动书写了诚信人生。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2007年张丹丹和黄守柱结婚。婚后不久小两口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虽然日子并不富裕,但是这个小家庭到处充满着幸福温馨。

2009年,这一年对张丹丹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他们一周多的女儿不幸感染急性手足口病,高烧不退,医治无效去世,还没来得及清晰的叫声爸爸、妈妈,就离开了她,这突来的打击让张丹丹痛不欲生。可是日子还要继续,在丈夫的关心和爱护下,她重新拾起生活希望,又孕育了三个可爱的女儿,但老天并没有眷顾张丹丹。2015年,她的丈夫被查出肺癌。为了给丈夫治病,她在全村东奔西走借钱看病,可最终,疼爱她的丈夫于2018年去世,留下张丹丹和三个年幼的女儿,并欠下28万人情债。在这段期间,张丹丹的父母也双双离世,接踵而至的打击,让张丹丹倒了下来。

在这期间,无数个日夜,张丹丹都是以泪洗面,“一走了之”离开这个世界的念头,在她脑海中不断闪现。可是,当她看到三个孩子,想到生前丈夫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想到丈夫生临终前,答应丈夫一定会把体弱所病老人、还未成年的孩子照顾好的诺言,以及村民信任所给与的帮助,张丹丹坚定了好好的活下去信念,同时告诫自己,为了这个家,为了诺言自己不能再倒下。

只要有我在,债必须要还

丈夫离世后,沉重的债务,家庭的重任,年迈的老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张丹丹公公患有老年痴呆、婆婆有严重的风湿,两位老人均需长期吃药。为了还债,只有初中文化的张丹丹,拿起了书本,自学电脑等相关知识,学习网络销售,经过不断努力学习探索,终于可以利用手机微信群、朋友圈里做起了小商品零售,拥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张丹丹每天在朋友圈内转发产品信息,送货上门。在她看来,做生意最讲究诚信,为了保证货源质量,她坚持实亲自试用,选择有品牌商品,保质保量,还指导消费者如何辨别商品真假,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网店每个月能带来一千多元的收入。

网店让张丹丹看到了希望,可是相比沉重的债务、老人的医药费,几个孩子的抚养,这些收入都是杯水车薪。为了把老人照顾的更好,尽快还清债务,她白天打理微信朋友圈,晚上接着制作珍珠装饰品的工零活。天气渐凉,做手工零活时候,手冷了就来回搓,等暖和一点了再接着做;眼睛瞅得淌泪了,擦干后继续做,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毅力,每月手工活收入大约在600元—800元之间。

在这期间,她没有添过一件新衣。在伙食上也是粗茶淡饭。她还专门准备了记账本,将丈夫看病借的钱都记上。今天攒20元、明天攒30元......七年来,在她已偿还2万余元。张丹丹的行为,许多村民和债务人都看在眼里,有的债务人主动提出有的钱不用还了,可是她却说,“在困难时候是您们这些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做人不能忘本,无论多苦多难,一定要把欠债还清,这是一个人的品行,也是自己做人的标准。恩情不能忘,钱也得还。”

一诺千金 传承下去

张丹丹的大女儿12岁,二女儿10岁,小女儿6岁。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张丹丹经常教育女儿,父亲在有病时,很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她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自从丈夫离世后,张丹丹发现女儿们突然“长大”了,孩子们摆放井井有条的衣物,墙上一个个奖状,让她感到莫大的欣慰。在看到妈妈做手工活忙碌时,孩子们会主动分担。这一切的背后,除了孩子的“懂事”,更离不开母亲的言传身教。

张丹丹的付出,两位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人深知,光靠张丹丹养活一大家,实在不易。于是,二老有了想让张丹丹再嫁的想法。老人苦口婆心劝说,可是张丹丹始终不同意。张丹丹说:“我在这个家还是个家,如果我走了,家就真的没了”。尽管如此,老人们仍然是多次劝说张丹丹再嫁,实在拗不过老人的念叨,张丹丹最终答应,但是必须要共同赡养老人,同老人一起生活、帮前夫与她一起还债。2021年,张丹丹与现任丈夫再婚,并共同偿还债务。

诺不轻许,许则为之。张丹丹心中的大道至简,就是承担起丈夫生前欠下的这28万元巨额债务,就是尽到一个母亲和儿媳妇的责任,就是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逝去的前夫。在她坚毅的目光里,我们看到,阳光重新照在她和家人的身上,祝愿她今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编辑:贾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