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会区纬四街道新船塘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老小困残”重要群体,做优精细服务,整合阵地资源,引进志愿力量,筑牢民生底线,拉起兜底保障“安全网”。
让老有所依,托起幸福“夕阳红”。社区老年居民较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26%,且大部分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之类的基础疾病,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社区以民生为导向,探索打造以“助浴、助急、助餐、助乐”为主的“‘四助’为老 情暖夕阳”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生活照料、精神陪伴、文体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为老人解忧、解烦、解闷、解难,真正将为老服务做精做细,暖心守护夕阳红。同时,社区开办 “老年大学”,开设舞蹈、戏曲、葫芦丝等教学课程,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让老年人就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爱好,享受优质的老年生活。社区老年文艺爱好者自发成立红英文艺志愿服务队,依托社区老年大学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通过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演绎“最美夕阳红”,给老人送上“文艺大餐”。
让幼有所育,筑起成长“呵护墙”。社区打造15分钟阅读圈,免费开放图书阅览室,现有涵盖科普、文学、绘本等方面的图书5000余册,供青少年阅览、借阅。针对经济困难家庭孩子的 “微心愿”,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们主动认领,并对孩子进行精神关怀,让收到“礼物”的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通过图书阅览室、科普活动室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书画艺术、亲子阅读等活动,助力少儿健康成长,使社区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开心班”,家长满意的“放心班”。 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十余次,参加儿童及家长百余人。
让困有所帮,架起党群“连心桥”。社区结合实际,把救助、关爱困难群体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切实把服务党员、群众工作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一人一档,实行“社区两委+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三级包保责任制,社区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慰问辖区贫困弱势人群,对于病情严重、身边无儿女照顾的老弱病残人员,及时为其申请医疗服务,并细致地了解其生活中有无其他困难,以便整合社区资源和社会慈善资源,为其带来更多温馨的服务,用“真心、真爱、真情”诠释为民情怀。同时,社区依托大娘志愿服务队和毛哥志愿服务队,针对困难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每月一主题不间断开展健康义诊、政策咨询、免费理发等生活服务,持续优化服务水平。
让残有所助,织密为民“服务网”。社区全面摸清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对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帮扶,鼓励有就业条件、有特长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积极配合人社、就业、残联等部门举办的招聘会,扎实开展“暖民心就业促行动——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发布就业信息,推送就业岗位,实现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对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积极争取残疾人补助、重残护理补贴、残疾儿童康复指导等政策援助。此外,社区还定期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准确把握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实际行动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增强辖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构建残疾人服务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老有所依,幼有所育,困有所帮,残有所助,既是民之所望,也是政之所向。下一步,新船塘社区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居民需求,深耕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书写“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