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
吴高翔:让宣讲更接地气“声”入人心
发表时间:2024-06-28 16:15 来源:蚌埠日报

蚌报融媒体记者 谢勋章 文/图

“锣鼓一打闹嚷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放光芒!”花鼓灯的锣鼓响起来,党的创新理论也通过一句句接地气的唱词“声”入人心。

吴高翔,中共党员,怀远县荆山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党龄已有30多年。近年来,他恪守一名基层宣传报道员的责任和操守,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用百姓的语言传播理论好声音,让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使基层宣讲工作更接地气。

吴高翔(右一)为村民宣讲政策

2019年,经过层层选拔,50多岁的吴高翔,获选怀远县第一批基层理论宣讲员。经过半年时间的理论培训,结业后,吴高翔正式开启理论宣讲生涯。只是,老同志也不得不面临生涩的头一回,难免忐忑。

吴高翔第一次宣讲的对象是同事,他照本宣科宣读了一些精选的理论材料。“如果只是简单的读文件,还不如自己看电视和手机来得直接。”会后,吴高翔虚心请教同事,同事袒露心声。

种种反馈,让吴高翔及时地认识到,单纯的理论宣讲,没有贴近生活和群众,让理论高高在上,甚至会让有些人觉得枯燥乏味。“基层理论宣讲,一定要与受众的身份相匹配,才能达到理想的宣讲效果。”吴高翔说。

痛定思痛,不断反思,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他逐渐总结出一整套接地气的宣讲方式。

理论宣讲要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在基层。

作为宣传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才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深刻的理论转化成让人易于接受的道理。

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会。特别是参加市委宣传部“百姓名嘴”培训班后,他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传播好党的声音上来,深入社区、村户宣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

日常宣讲中,他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工作,使理论政策宣讲内容更大众化、通俗化,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他编印了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到参加活动的城乡居民手中。为取得实际宣讲效果,他还熬夜爬格子撰写了花鼓灯台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放光芒》,并协助基层文化站分别在菜园、梅郢、东庙三个社区,石山、牛王等9个村的花鼓灯班子编排,巡回演出30多场,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宣讲更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为了用理论引导人、用理论教育人、用理论塑造人,他结合城乡居民生活所求、精神所需,通过各种方式,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唠嗑”。

作为一名业余理论宣讲员,他按照理论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根据不断探索和积累,制作了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APP,并将这一劳动成果作为全镇34个村居书记宣讲的“公共资源”。

作为一名业余理论宣讲员,吴高翔总能以满满的爱心和满满的正能量,展示出“草根”理论宣讲员的精神面貌。

在宣讲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时,他结合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和秸秆禁烧工作,举实例、讲变化,句句说到了农村居民的心坎上。

结合城区开展的“创城”工作和“绿满荆山行动”,用发生在城市居民身边的变化,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他又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指示精神向种粮大户进行面对面宣讲,鼓舞了种粮大户投资土地、谋划规模生产的劲头。

几年的寒来暑往,他总是骑着电动车、挤公交,在社区活动、送戏下乡的现场拉起宣讲台展开宣讲,为使宣讲活动走进城乡居民的心里。

2020年,作为一名杰出的“百姓名嘴”,吴高翔被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吴高翔说,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他将永远牢记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光荣使命,默默无闻地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根在城乡居民的心窝窝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编辑:贾铁成】